欢迎访问安徽中俄合作交流促进中心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皖俄视窗

皖俄视窗
 
·“镜头中的友谊”中俄青年友好...
· 2024年1-4月中俄贸易额765.8...
·为了胜利!普京2024年红场阅兵...
·【中俄双语】习近平谈巴以冲突...
·张汉晖大使接受“今日俄罗斯”...
·第一声音|习近平抵达法国巴黎...
·俄罗斯国防部:俄南部军区将举...
·俄罗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莫...
 
首 页 > 皖俄视窗 > 皖俄视窗  
驻明斯克记者:企业“走出去”需要主动、互动、联动
添加时间: 2017/11/21 9:59:11信息来源:

到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出差,入住当地的北京饭店,了解到两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是“衣帽间”,一个是“保温杯”。闻之颇让人深长思之。

先说衣帽间。

不管是白俄罗斯还是俄罗斯,当地人都有个基本礼仪——外套,进屋要寄存,就餐时要脱下。因为不了解、不习惯,同事早些年曾发生过一件“糗”事。一次参加新闻发布会,到晚了担心迟到,进大楼便飞奔会议室,结果,她在前面跑,有人后面追,硬要她脱了外套,好不尴尬。

所以,当投资达1亿美元的明斯克北京饭店开业时,“没有衣帽间”的设计曾引起当地雇员和国外客人的一些不便。

发现这一问题后,中方管理者认为“这绝不是小事儿”,立即请来设计者修改方案,再造一个专用衣帽间。同时规定,中方员工要入乡随俗。

笔者特地去看了这个“挤出来”的衣帽间。说实话,因是后期改造的,略显局促。但这个衣帽间的“从无到有”,却着实俘获了当地雇员和国外客人的心。很多人直言:国与国之间,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乃至生活习惯,很正常。但中方管理者的主动改进,想方设法“变”出衣帽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人尊重当地习惯、愿意融入当地的诚意。

如果说,“衣帽间”反映了中国人如何主动融入当地文化,“保温杯”则相反,体现的是当地人接纳中国习惯的反向度故事。

欧洲人喜喝瓶装水,中国人则习惯开水热茶。早些年,出境旅游的国人,怕自己的“中国胃”受不了,总有不怕麻烦自带电热水壶的。保温杯俨然已成了中国中年人的标签。

这习惯自然也随主人出了国门。还拿明斯克北京饭店说吧,从中方经理到中资机构工作人员,差不多人手一个保温杯。刚开始,有当地人把这当“东洋景”看,渐渐地,习以为常;有人品出了喝热水的好处,还有人认为保温杯比瓶装水更环保更值得推广。休息时,看中白员工聚在一起,边聊天边端着保温杯自然地啜饮,那场景颇带喜感,却也莫名温暖、其乐融融。

曾请教一位在海外开疆拓土数十年的大型国企老总,什么是中国企业“出海”最需要解决的困难。他脱口答道:是文化的交融、人心的贴近。他解释,能否获得当地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友谊,结果大相径庭。是朋友了,原本可多可少的服务,就会朝着高质量奔去。若合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足、无法一步到位的问题,也更易获得体谅、消除误会。这种信任,不是有了巨额投资就能自动生成的,却恰恰“长”在人与人交往交流的小细节上。

此话很值得咀嚼。现在的明斯克北京饭店,平均入住率在55%以上,其中70%的客人都不是中国人,这个成绩在当地高档酒店中相当耀眼。当然,功劳不能全归于“衣帽间”,甚至它都算不上主要因素。但毫无疑问,这个细节触碰到了当地人文化认同、情感相通的那个“点”,也成了最具传播力的“形象代言”。

中国正在“一带一路”上快速走向世界。无论是企业“走出去”,还是文化的海外传播,可能都需要三个“动”:主动、互动与联动。我们需要用衣帽间这样的“主动”来释放诚意,也期待保温杯这样的“互动”来增进友谊,最终,以双方更好的“联动”来创造佳绩。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发展集团  |  国家发改委  |  财政部  |  国资委  |  水利部  |  交通部  |  教育部  |  人社部  |  农业部  |  住建部  |  民政部  |  外交部  |  文化部  |  科技部  |  国土资源部  |  工信部  |  商务部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中俄合作交流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徽三户网络
中心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玉兰大道与习友路交口东北侧70米院士大厦内 电话:0551-62877612 62877613 传真:0551-62877613
为获最佳浏览效果,推荐使用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