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中俄合作交流促进中心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要闻动态

综合要闻
中心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图片新闻
 
·“镜头中的友谊”中俄青年友好...
· 2024年1-4月中俄贸易额765.8...
·为了胜利!普京2024年红场阅兵...
·【中俄双语】习近平谈巴以冲突...
·张汉晖大使接受“今日俄罗斯”...
·第一声音|习近平抵达法国巴黎...
·俄罗斯国防部:俄南部军区将举...
·俄罗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莫...
 
首 页 > 要闻动态 > 综合要闻  
中俄油气合作实现全方位突破 “一带一路”打开合作新空间
添加时间: 2018/12/29 14:24:11信息来源: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摘自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刊

    11月21日,位于北极圈内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第三条生产线提前1年正式投产,再次刷新世界同类大型LNG项目开车纪录,标志着这个中俄两国目前最大的油气合作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亚马尔项目汇聚大量国际人才。

1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中央企业第三届“央企楷模”发布现场,中油国际俄罗斯公司的亚马尔项目团队荣获“央企楷模”称号。评委会称赞他们:“极地争雄,肝胆皆冰雪。”

从中俄原油管道到亚马尔项目,过去10多年来,中油国际俄罗斯公司开展了多方位的对俄油气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实现了中俄油气合作的全方位突破,为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油气合作实现全方位突破

两个“9·27”,在中国石油对俄油气合作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007年9月27日,中国石油集团下文成立中俄合作项目部(俄罗斯公司前身),专门推进中俄油气合作。

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全线竣工,一条跨国油龙穿越白山黑水,将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紧密相连。

这条日后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世纪动脉”的中俄原油管道,是中俄两国间修建的第一条能源运输大动脉,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开启了中俄能源长期战略合作的实质性进程。

中俄原油管道历经十多年的前期工作,最终谈判并建设成功实属不易。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集团公司成立中俄合作项目部后,创新对俄合作模式。将金融与对俄油气合作挂钩,将油气贸易与管道建设挂钩,合作模式的创新结下了中俄油气合作的丰硕成果。

10多年来,俄罗斯公司已初步搭建起中俄油气合作的平台,合作范围从石油贸易逐步拓展到天然气贸易、勘探开发、油气管道、炼油化工、工程技术、装备进出口等全产业链,对俄油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抓住机遇,打破坚冰,建设北方陆上原油进口通道。2008年与俄罗斯输油管道公司达成建设中俄原油管道框架协议,2011年1月一期管道正式投运。2013年,又与俄方达成将中俄原油管道扩建到年输油3000万吨的协议,2018年1月二期管道正式投运。中俄原油管道成功建设,实现了每年3000万吨的原油长期贸易,改善了我国能源供应格局,落实了油气资源供应多元化战略,保障了我国原油供应安全。

二是积极探索,有效推进上游合作平台建设。2014年1月,俄罗斯公司代表中国石油完成了亚马尔项目的20%股份收购,首次进入俄油气上游开发领域,实现了中国石油多年来一直努力争取在油气资源富集的北极地区参与资源开发和LNG生产价值链的目标。被誉为“北极明珠”的亚马尔项目,成为继中俄原油管道后中俄经贸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

三是明晰思路,审时度势,积极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2014年5月,中俄双方达成天然气东线合作协议,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后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大大改善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空气质量,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打开合作新空间

亚马尔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北极LNG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被誉为中俄合作的“压舱石”和“风向标”。

与中俄原油管道历经15年马拉松式谈判才尘埃落定不同,投资额堪比三峡工程的亚马尔项目,从开始实质性谈判到项目交割,不过短短一年时间。

这种转变得益于两国政府对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共识,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更得益于遵循互利共赢原则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国情,有利于造福两国人民。

正如集团公司俄罗斯地区协调组组长、党工委书记、中油国际俄罗斯公司总经理蒋奇所言:“亚马尔LNG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契合点,也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

然而项目启动之初,千头万绪,困难重重,甚至有人还罗列了一长串项目不可能成功的清单。尤其是俄罗斯遭遇西方一系列制裁,给项目推进带来了挑战和风险。

俄罗斯公司人“永不说难”。他们积极应对制裁和困难,第一时间落实人员,履行中方股东职责,积极开展工程合同的签订、气田开发方案研究、融资谈判、销售及海运合同的签署等各项管理工作。

在萨别塔施工现场,工作没有周六周日;零下40多摄氏度的气温仍需长时间在室外工作,身着厚厚的工服走路都困难;吃饭无法按时,面包冻得硬邦邦,咬一口都费劲……然而对于中方员工而言,这些困难都不是问题。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积累国际大型LNG工程的知识和经验,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也是在俄罗斯公司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制造元素成为项目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中国企业承揽了亚马尔项目全部模块建造的80%以上,30多艘运输船中7艘船的建造、15艘LNG运输船中14艘船的经营等,共有45家中国厂商为项目提供百余种产品。

亚马尔LNG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大型油气项目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创新、升级和走出去的巨大杠杆作用,不仅丰富了我国清洁能源供应,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而且对实现天然气供应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是国际天然气合作、能源与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

2000多年前,古老东方勤劳勇敢的人民沿着丝绸之路,自东向西将丰富的货物运向亚欧大陆。如今,北极圈内丰富的油气资源正在沿着能源新丝路自西向东输向中华大地。

创新铸就合作典范

短短十多年来,中俄油气合作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封闭建设区”的提出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如果把建设中俄原油管道比作一场战役,那么这场战役的决胜点,非黑龙江穿越工程莫属。建设这段跨境工程,不仅涉及中俄两国政府、双方业主等,还牵涉到人员物资的出入境管理。如果按正常程序报关通关,将耗时耗力,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危及工程质量。

俄罗斯公司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封闭建设区”这个全新的工程管理模式。中俄双方施工人员和物资可以通过简化手续直接进入封闭区作业,彻底扫清了通关障碍。物资通关时间从10到20天,缩短到十几分钟。人员出入境更加方便,以往需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办好的签证手续,在封闭区3天就能完成。

“封闭建设区”是整个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核心工程,更是中俄友好的“试验田”。“封闭建设区”的设立,为确保中俄原油管道的如期完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在两国边境地区实施类似跨境工程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对俄油气合作模式创新、跨境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风险管控模式创新、商务管理模式创新、投资回收模式创新……俄罗斯公司凭借不懈的创新精神,铸就一个个中俄油气合作典范。

“两个新朋友不如一个老朋友。”亚马尔项目大股东诺瓦泰克总裁米赫尔松的这声“老朋友”,不仅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更是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的缩影。

展望未来,俄罗斯公司将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推动中俄油气合作再上新台阶。(记者 顾虹)

创新亮点

对俄油气合作模式创新

扩大对俄油气合作是中国石油的不懈追求。中方一直希望通过担任作业者合作模式进入俄上游油气领域。针对多年来上游合作进展缓慢的现实,俄罗斯公司开阔思路,将金融与对俄油气合作挂钩,将油气贸易与管道建设挂钩。合作模式的创新结下中俄油气合作的丰硕成果。

跨境施工管理模式创新

由于涉及两国海关、边检、口岸等主权问题,跨境施工程序和手续非常繁杂。为保证工期,俄罗斯公司提出并成功推动两国政府在跨境管段建设期和维抢修期设立专门的“封闭区”。对封闭区的人员、设备材料等给予免税、免签证、免劳务许可的待遇并提供通关便利。这项管理创新成果成为跨国境工程建设的典范和案例。

技术创新

为保证定向穿越工程施工质量,俄罗斯公司提出将光固化套保护技术用于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这一技术创新,从而降低了工程投资,有效地保护了管道防腐层。该项技术获得了中油国际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方段的定向钻穿越管道防腐层保护。

风险管控模式创新

鉴于俄罗斯税收政策多变,俄罗斯公司提出并成功推动两国政府以政府间协议形式,明确俄罗斯政府给予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样不仅保障了应有税收优惠的获得,而且保证了项目税收政策的稳定性,为控制中方投资风险和保证中方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商务管理模式创新

为确保小股东的利益,经过艰苦谈判,俄罗斯公司通过协议形式明确获得了小股东否决权。在亚马尔项目建设过程中,中方充分发挥了在合资公司各委员会、董事会和股东会代表的作用,有效参与关键决策和管理。通过行使否决权促使俄方优化设计、开发、施工方案,严控投资。中方的否决权使得亚马尔项目投资得到了有效控制。

大事记

2009年

中俄达成250亿美元贷款项下为期20年、年供应原油1500万吨的长期原油管道贸易合同

2011年

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2013年

签署向中国增供原油贸易合同;购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20%的股份权益

2014年

签署《中俄东线管道供气购销合同》

2017年

签署《中俄东线购销合同的补充协议》

2018年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亚马尔项目三条生产线全部投产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发展集团  |  国家发改委  |  财政部  |  国资委  |  水利部  |  交通部  |  教育部  |  人社部  |  农业部  |  住建部  |  民政部  |  外交部  |  文化部  |  科技部  |  国土资源部  |  工信部  |  商务部
Copyright 2012-2014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中俄合作交流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徽三户网络
中心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玉兰大道与习友路交口东北侧70米院士大厦内 电话:0551-62877612 62877613 传真:0551-62877613
为获最佳浏览效果,推荐使用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访问量: